2025年数轮风雨来势汹汹,每次风雨尚在酝酿,水文人已闻“汛”而动。广东省水文局广州水文分局首创派员进驻市水务局“嵌入式”模式网上配资平台开户,与气象、水务等部门无缝对接,高频次滚动会商,将台风路径与暴雨洪水趋势的研判锁定在“零时差”,为指挥决策赢得至关重要的先机。
响应“快”:水文服务嵌入式参与决策
一支由水情技术骨干组成的水文技术组,作为首批“前哨”,率先嵌入市水务局防御中心。接收到气象的第一轮预报,广州水文分局抓牢宝贵“窗口期”启动应急响应提前部署。广州水文分局首席预报员陈刚带领团队,精细推演暴雨落区,加密会商频次,力求在预报精度更进一步。
深夜的市水务局会商大厅依然灯火通明,陈刚紧盯屏幕上滚动的实时水情数据,快速分析实时水情,为市水务局制定调度和防御方案提供及时、精准的水文决策支撑。
广州水文分局首席预报员陈刚(右一)在分析实时水情。
聚焦“准”:为每一条中小河流靶向护航
广州的台风与强降雨让河道尤其是中小河流面临严峻考验。广州水文分局着力为每一条中小河流织密防护网,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过去中小河流监测盲区多,如今我们实现了对其水情变化的全时域、高精度掌控,这也对预报预警的‘靶向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广州水文分局工程师李碧琦指着屏幕上广州数量庞大的中小河流站点分布图介绍。自嵌入指挥部以来以来,他们密切监视水雨情动态,根据降雨预报正向预演水库入库过程,根据河道卡口逆向推演调度方案,对各中小河流、各洪水影响镇街、各重点防护对象研判风险,靶向发布预警信息,科学调度水工程。
广州水文分局工程师李碧琦在会商中发言。
这种将水文分析“全链条”嵌入水务决策中枢、实现水文监测—水情预警—防御决策—现场反馈闭环的服务模式在全省水文系统尚属首创,凭借现场入驻优势,实时汇聚气象雷达、河道监控等多源数据,通过将水文预报、水情分析等专业力量直接植入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全域洪水风险动态评估。
立足“全面”:提升现代水文服务保障能力
2025年全省水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台风暴潮和城市内涝等关键领域水文模型研究,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延长洪水预见期。模型的优化与预见能力的延伸,最终离不开一线数据的坚实支撑。每当启动应急响应,作为应急测验核心主力的广州水文测报中心都会立即根据预案,派出监测小组带上无人机、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电波流速仪、RTK测量仪等设备,对重点河段、水库及地质灾害风险点实施快速抢测,实时传递水位、流量、雨量等核心数据。
“我们最新引进的无人机测流系统可以在一些传统方式难以覆盖的区域实现‘非接触式’测流,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也提升了数据采集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广州水文测报中心主任胡洪波和他的队员们往往在一线连续驻守数日。“把脉”洪峰得到的数据是防汛指挥部门水情研判会商、掌握洪水演进情况、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支撑信息,也是开展人员转移、堤防加固等应急措施判断的重要依据。
测报中心主任胡洪波演示无人机测流。
广州水文目前已防御了“蝴蝶”“丹娜丝”“韦帕”和“杨柳”等几轮台风和28场强降雨:8月5日17时至6日14时调度梅州水库预泄1000万方,降低增江支流永汉站73立方米流量,减轻惠州市龙门县防汛压力;8月14日提前6小时发布永和河洪水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减轻洪涝灾害对广园快速路交通秩序的影响。
科学调度流域水库群,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8月中旬针对流溪河、永汉河等中小河流洪水,调度流溪河、黄龙带等水库拦蓄洪水0.98亿立方米,有效削减下游控制站太平场镇(二)站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调度梅州水库拦蓄洪水0.14亿立方米,降低下游永汉河永汉站洪峰水位0.3米,确保了流溪河沿线广州市从化城区和重点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供稿单位】广东省水文局广州水文分局
【频道编辑】李晓霞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实习生】梁晋怿 邓静惠 廖睿希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大智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