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股票配资官方,微风拂过兴隆湖面,也吹来了湖畔商业的新风尚。小龙坎、来喝我噻、树夏、周多多等一批新店悄然绽放,不仅刷新了环湖商业图景,更推动兴隆湖商圈从生态休闲区向“消费+产业+场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迈进。
小龙坎火锅(兴隆湖店)。
一锅热辣火锅、一杯果茶、一碗手擀面……正在重新定义这座公园城市中湖畔生活的新方式。
新店扎堆开业
环湖消费场景持续焕新
沿兴隆湖慢行,新招牌接连不断,悄然丰富着这里的商业氛围。
位于蓉港创智园的小龙坎火锅(兴隆湖店),自8月7日开业以来,迅速成为周边上班族与市民聚餐的热门地。
小龙坎火锅(兴隆湖店)。
小龙坎火锅(兴隆湖店)。
作为走向全球的川味火锅代表之一,店内红油翻滚、香气四溢,手切鲜吊龙、冰球鹅肠等经典菜品一一呈现,延续了品牌的“非遗技艺”与匠心标准。开业一个月以来,店内的晚餐时段已常常满座,不少食客表示:“在湖边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来喝我噻小酒馆。
来喝我噻小酒馆。
湖岸对面,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来喝我噻小酒馆,成都天投集团以“成都精酿”为主打,推出糯米精酿、杨梅艾尔等二十余款特色酒饮,搭配油卤小龙虾、钵钵鸡等川味小食。夜间Live演出更让这里成为兴隆湖片区稀缺的音乐社交空间。“周末约上朋友,喝点小酒、听听音乐,疲惫一扫而空。”刚下班的陈辛宇这样说道。
树夏(兴隆湖店)。
与此同时,轻餐茶饮也迎来密集布局。树夏(兴隆湖店)凭借年销800万杯的爆款实力,带来牛油果、黄金榴莲等“生榨鲜果茶”系列饮品。
周多多擀面茶舍。
周多多擀面茶舍将老成都“茶+面”文化巧妙融合,主打当日手擀菠菜面,健康与新意兼得。在这里一边喝盖碗茶一边吃盖碗面,立马获得成都的双倍松弛感。
乡村基。
赛百味和乡村基则分别以现做三明治和现炒川菜,满足上班族高效与品质的双重需求。
赛百味。
不止于此,令人期待的燚相传鲜饺此前已进入试营业阶段,并于9月初正式开业,主打手工现包水饺,从经典韭菜猪肉到创新黑松露菌菇饺,选择丰富;豆相识豆腐脑、古灶门跷脚牛肉也预计10月开门迎客,进一步充实兴隆湖的“乐山风味”版图。
产业集聚带动消费升级
兴隆湖商圈步入发展快车道
新店频频落子的背后,是兴隆湖周边日益成熟的产业氛围与持续增强的人口集聚效应。作为天府新区的重要功能区,兴隆湖区域已成功引入大批高能级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随着就业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区域商业配套也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体验型”迈进。
市民游客在兴隆湖周边游玩。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在招商策略层面,我们将环湖经济紧密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与功能需求,实施精准导入。”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随着产业不断聚集,环湖区域办公人群已达五万人,商务配套正从“有无”走向“优劣”的升级,品质提升成为当前重点。同时,针对天府智能港、天府海创园等不同组团的资源禀赋和定位差异,商业布局也强调差异化配置——智能港聚焦基本办公保障与休闲配套,海创园则因毗邻地铁和政务中心、入住率接近六成,更侧重高品质商务与休闲业态的引入。
值得一提的是,兴隆湖商圈并未遵循传统零售或大型百货的路径,而是紧扣“公园城市”发展理念,围绕人群偏好,强调“轻休闲、慢生活、新体验”,着力引入特色品质餐饮、文化体验与社交空间。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招商布局突出“多元化、全时段、多年龄段覆盖”,从树夏、赛百味等轻快餐,到来喝我噻、小龙坎等强社交属性的饮食空间,再到即将开业的豆腐脑、跷脚牛肉等特色小吃,业态组合既服务于办公人群日常工作所需,也吸引市民专程前来休闲消费,逐步形成“以产促商、以商留人”的良性发展格局。
此外,为服务本地社区居民,环湖的基本生活类商业也正就近有序落位,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网络,为区域人居成熟提供稳定支撑。
兴隆湖。达霄羽 摄
兴隆湖的变化,远不止几家新店的开业,更是一个区域从“生态湖区”向“产城湖一体化”迈进的关键信号。商业的繁荣,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随着更多品牌商户的入驻和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兴隆湖正逐步成为天府新区“宜居宜业”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展示窗口,映照出一座未来之城的发展期待与生活理想。
记者:潘安琪
图片由各商家提供
编辑:张胤、刘江涛
大智慧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